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稱為“弦子”,是在樂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藝術。
弦子舞
弦子舞分布于西藏東部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區。表演時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隨著弦子節奏的變化,歌聲舞姿變化多樣。弦子的歌詞大部分為迎賓、相會、贊美、情意、辭別、祝愿的內容;曲調繁多,歌詞豐富,舞步多變。舞蹈時男女舞隊各圍成半圈,時而聚圓,時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腳,顯示豪放粗獷之美;女子突出長袖輕柔舒展之美。
芒康縣位于西藏東南部,藏、川、滇三省交界處,弦子舞是該地區的一種民間歌舞,它以弦子為伴奏樂器,男女聚集在一起,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歌唱。芒康弦子舞在藏語中又叫“蕃諧羌”,“蕃”藏語為藏族,“諧”為歌舞,“羌”為跳。弦子稱為“比旺”,是一種當地老百姓自己發明的二胡,在史書中稱為“胡琴”。昌都芒康縣弦子舞歷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就已有弦子舞出現。
弦子舞是芒康當地惟一特有的民族歌舞。每當節日,人們相聚一處,跟在一位或幾位邊拉琴伴奏邊頻頻起舞的男子身后,甩動長袖蹁躚起舞。芒康弦子舞姿圓活、狂放而流暢,有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等動作,以長袖飄飛最有特色。舞者隨著弦子樂曲晃動而發出陣陣“顫聲”,舞蹈動作相應產生“顫法”,這些動作多以模擬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態動作為形體特征,有“孔雀吸水”、“兔子歡奔”等類別?,F存芒康弦子有不少各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如端莊穩重的鹽井弦子舞、瀟灑飄逸的徐中弦子舞、動作難度較大而輕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自由開放的曲鄧弦子舞等。在清晰婉轉的琴聲下,弦子舞隊無論是聚攏散開、列隊繞行,還是揚袖旋轉,都體現出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審美內容。
如今芒康弦子舞已經成為廣大藏族群眾重要的娛樂方式,芒康十六個鄉(鎮)每逢佳節,都要開展以弦子舞為主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豐富和活躍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眾的文化素質,增強了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獨特,民族氣質強烈,高原特色濃郁,流派較多,表演體系完整,其歌舞傳統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