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頗章卓舞表演者(圖文均由西藏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提供)
藏文歷史著作《拉達克王統世系》中詳細記載:德·肖勒贊普時期,“魯”和“卓”盛行起來,而其中的“卓”就是一種伴隨歌唱的鼓舞,即現在的“卓”舞。
乃東縣多頗章卓舞的跳法是:首先將一種長柄扁鼓系于腰間,舞者身穿彩衣,用兩根彎曲的鼓槌擊鼓,唱一段,跳一段,有進有退,步伐整齊有力。與此同時,舞者邊舞邊扭動脖子,甩動長辮子擊之于地。每一組卓舞隊里有兩個“阿熱”(即歌者或道白者)和兩名“卓本”(即舞師),鼓手約10至14名?!鞍帷笔帜弥癜糁笓],其間互相逗笑,以博得民眾的喝彩。
“多頗章卓”是藏語譯音,“多頗章”是地名,即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多頗章鄉。它的發展與民間的世俗化生活密切相關,在民間節日娛樂活動里,這種舞蹈經久不衰,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卓”舞動作豪放大方,是具有高超的群體表演技巧的舞蹈。
2007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