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孔噶舉派音樂是藏傳佛教寺院最主要的音樂形式,主要用于寺院的修供儀式、迎請儀式、羌姆神舞等各種佛事儀軌活動。
直孔寺位于拉薩市東南的墨竹工卡縣門巴鄉。直孔教派創始人覺巴?吉天貢布于1179年創立直孔噶舉派后,逐漸形成了在護法殿內演奏宗教音樂習俗,并出現了較為完整的寺院樂隊。直孔噶舉派宗教音樂有完整的演奏形式和高超的演奏技藝。噶舉派音樂的樂器種類十分齊全,主要有柄鼓、鈸、鐃、大號、藏式嗩吶甲林、鑼鼓等十幾種,其中一只鈸、六只柄鼓、一對或幾對大號和甲林是樂隊的主要構成部分。直孔噶舉派音樂原有大型樂曲80多首,現在能演奏的有20多首,其中包含一個適用于各種佛事儀軌活動的樂曲系統,還有大量的專用和非專用樂曲。這些樂曲通過“瑞次”樂譜即樂隊譜和老樂僧的口傳心授傳承下來,影響了各藏傳佛教寺院樂隊的演奏曲目。
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是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樣大師起居和舉行盛大典禮時使用的音樂。它始于1743年第二世嘉木樣大師時期,經其后的幾代嘉木樣大師發展完善,最終成為別具特色的一種藏傳佛教音樂。拉卜楞寺的“道得爾”形成了以管樂、打擊樂、弦樂組成(骨笛、笙、管子、云鑼、鈸、鼓、揚琴、高胡、四胡)為特點的藏族佛殿音樂。拉卜楞寺“道得爾”樂隊系國內為數很少的寺廟樂隊,具有獨特的韻味。
青海藏族唱經調主要流傳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的賽宗寺及加吾溝、桑當、河卡等農牧區,是藏族民眾在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時的必唱之歌。藏族唱經調古樸優雅、悅耳動聽、清麗委婉,融入民間優美音調,內容健康,深受藏族群眾喜愛。藏族唱經調的唱音及調法以《薩迦音樂論》為依據,經過民間樂手加工而成,現存唱經調法有100多種??煞譃槁锬厥匠浾{、米拉日巴與曲拉哇貢保多杰對唱式唱經調和護法神音節式唱經調3種。嘛呢式唱經調內容多是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又稱“嘛呢調”;米拉日巴與曲拉哇貢保多杰對唱式唱經調主要演唱米拉日巴與曲拉哇貢保多杰對唱的道歌,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和優美動聽的聲調,極富趣味;護法神音節式唱經調,誦唱時起調較高,音量大,有空曠蒼涼之感。(旦增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