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畫室里,他用半生精力繪就出天祝唐卡的傳奇。在教室里,他兢兢業業為學生傳授唐卡技藝。他就是天??h民族中學教師、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唐卡傳承人馬才成。
天??h民族中學唐卡繪畫室里,學生們正在馬才成老師指導下聚精會神地繪制唐卡。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唐卡繪畫的每個步驟馬才成都講得耐心細致。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學生眼里,馬才成不僅僅是一位兢兢業業的老師,更是一名引路人。
天??h民族中學學生 格桑卓瑪:我是一名初三的藏族學生,因為從小喜歡唐卡,升入初中后在馬老師的悉心教導下,認真學習唐卡。我想將這門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我的理想是考一所美術學院,實現我的夢想,不負老師的期望。
自幼受家庭文化和環境影響,馬才成八歲起學習藏文和藏族傳統繪畫。十三歲時,拜青海唐卡老畫師啟蒙。十六歲時,師從藏族傳統繪畫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開始系統學習唐卡繪畫和堆繡工藝技術。在此后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馬才成創作出了一大批備受文化界矚目的藏族唐卡作品,贏得了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等藝術界人士的普遍好評,一副作品榮獲第四屆甘肅省文化產品博覽會金獎。
天??h民族中學教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天祝唐卡第一傳承人 馬才成:唐卡是我們藏民族比較獨特的一門文化遺產,也是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10月份,天祝唐卡被國家文化部和旅游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色彩濃郁畫面絢爛的唐卡,繪制過程要求嚴苛、程序復雜,制作用時較長。一幅作品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其繁重的制作工藝和長時間的耗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馬才成從幼年學習唐卡到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吃了不少苦。但在學有所成后,他并沒有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停下腳步。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天祝唐卡的傳承人,馬才成希望盡已所能保護傳承好這門雪域高原的絕藝。2004年,為做好唐卡藝術的傳承和保護,天??h民族中學根據唐卡繪畫藝術在當地群眾基礎較好的實際情況,開設了唐卡繪畫班,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課堂。從此,馬才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為學生盡心教授唐卡技藝上。唐卡繪畫班的開設不僅激發了更多年輕人學習唐卡的興趣,也讓天祝唐卡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繼續傳承下去的途徑。
天??h民族中學教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天祝唐卡第一傳承人 馬才成:我們民族中學從2004年開設唐卡班,首先把唐卡引入校園,帶進課堂,讓學生們初中就開始學習,在高中的時候進行加強。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如今,馬才成已經帶出了200多名學生。由其學生創作的唐卡作品《吉祥的鍋莊》獲得甘肅省教育廳“歐盟與我少兒書畫展”一等獎;《和諧世界》榮獲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暨甘肅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繪畫三等獎。同時,這些學生因為熟練掌握了唐卡技藝,也使他們在升學或就業時又多了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