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日晚上6點,瀘縣福集鎮龍腦橋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亮起了第一盞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芮菱 攝
周夢穎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啟龍 范芮菱 趙榮昌
9月16日晚上6點,震后14個小時左右,瀘縣飄起淅淅瀝瀝的小雨。
天色漸暗,瀘縣福集鎮龍腦橋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亮起了第一盞燈?!坝袩袅?,心頭踏實多了!”安置群眾何怡嫻長舒一口氣。
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天。凌晨4時33分,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周邊的瀘縣嘉明鎮、福集鎮、玉蟾街道等區域受災較重。截至當日16時,地震造成瀘州等地3人死亡,100人受傷,12.1萬人受災。
地震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立即啟動二級地震應急響應,派出前方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與時間賽跑,瀘州立即開展應急救援,一支支隊伍迅速集結,一個個帳篷漸漸搭起,一碗碗熱飯端上了“桌”……
緊急救援 與時間賽跑
二級響應、一級響應,地震發生后,瀘州應急響應級別不斷升級,四川立即啟動二級地震應急響應。
響應級別升級的同時,救援力量在震中集結。當天,瀘州緊急調集消防救援、綜合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搶險救援力量3860余人,在災區全力開展救援。
上午6點,瀘州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直屬中隊中隊長袁錢林和隊友緊急前往福集鎮團倉村,營救被困群眾?!按鬆?0多歲了,因癱瘓不能行動,被困在家里很危險?!痹X林回憶,在救援的過程中,自己和隊友都小心翼翼,以免對大爺造成二次傷害。
上午7時30分,救援人員將一名傷情較重的患者轉運至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部,多學科專家立即開展會診。隨后,該院神經外科鄧華江、骨與關節外科葛健華、脊柱外科雷飛三位專家趕往瀘縣人民醫院,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同一時間,瀘縣群眾也在緊急疏散,積極自救。
“不要呆在這兒,安全第一!”被地震震醒后,瀘縣玉蟾街道龍華村三社村民關長云便自發出門,冒著大雨,挨家挨戶通知村民緊急轉移?!安簧賶辶?,我怕有人受傷,到處喊、到處看?!?
截至12時50分,瀘縣已緊急轉移安置6904人,緊急轉移避險73929人。
妥善安置 建起臨時的“家”
上午10點,在雨中,瀘縣福集鎮龍腦橋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的操場上,已經搭起了十余組藍色大帳篷,志愿者開始分配水、方便面等物資。目前,瀘縣所有學校已停課,學生就近轉移至避難場所,待校舍排查隱患、確保安全后逐步復課。
接過工作人員遞上的簡餐,安置點群眾張合麗吃上了當天的第一口熱飯,“有土豆、紅蘿卜、玉米,還有粥,味道還不錯!”
回憶起凌晨的險情,張合麗心有余悸:“很害怕,房子搖得厲害,家里的冰箱倒了、窗戶也倒了,墻上到處都在掉灰,穿著睡衣就往外跑?!睆埡消愓f,早上不到8點,帳篷、物資便陸續運了過來,“現在看到帳篷那么快搭起來,有這么多人來馳援,覺得放心了、有保障了?!?
記者看到,在該臨時安置點入口左手處,還停著一個黃色的“方盒子”,這是工作人員為避險群眾搭建的應急充電方倉?!胺絺}有56個充電接口,可以暫時緩解大家的用電需求?!?
下午6點,在國網四川電力瀘州江陽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副隊長楊智偉的調試下,該臨時安置點亮起第一盞燈?!斑@個燈主要以照明帳篷周圍環境為主,天黑前,希望在每個帳篷里都裝上照明燈和插頭?!?
燈下,身穿紅色小馬甲的志愿者,正在為安置群眾遞送晚飯。安置群眾將在這里度過災后的第一個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