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吉桑布???????????????(公元十五世紀人),生于公元15世紀初,是原嘉絨地區著名薩迦派高僧,若爾蓋縣境卻吉寺的創建者。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人。
相傳,13世紀薩迦帕巴八思巴曾在康區預言說:“……下傳三代后,將誕生一位觀音菩薩化身,在其法號中帶有‘桑布’二字的人,其弘法之地當在多麥,天地呈吉祥八寶,晰然法螺自鳴的地方,建一寺廟,對弘揚佛法,利樂有情必有無量功德?!辈追?、銀印及詔書賜給受其預言的多吉俄熱。由多吉俄熱下傳到三代卻吉桑布。
卻吉桑波在少年時去西藏彭波納扎寺削發為僧,受戒皈依佛門。始學語法及短篇經文,然后學“般若”、“中觀”、“釋量”、“戒律”、“俱舍”等五部大論,又深入學習顯密二宗教法及藏族的大小五明論,成為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之后他返回故鄉,遵循法王八思巴教諭,攜法螺、銀印,帶家眷親友離別故鄉,踏上云游建寺之途,尋其化土。自朱倭出發后,經爐霍、道孚等進入今黑水縣一帶,受到當地地方王的熱情接待,措加王見他年少而稱“法王”,感到驚異,便脫口叫道“竟有如此少年法王”。
當時這里是一片天然森林,傳說卻吉桑布帶的一條黑狗常不愿在家吃食而跑到對面山坡的森林里,一次,卻吉桑布跟蹤黑狗,發現茂林深處有一眼清泉涓涓流淌,站在此處觀天視地,只見天為八輻法輪、山似八瓣蓮花,天地相合,正呈吉祥八寶。他把當年八思巴所賜白法螺放人泉水中,法螺發出自鳴聲,應驗了八思巴的預言。于是卻吉桑布選擇了這塊地方作寺址,進行加持后,集資建寺。先后建有經堂五座,佛神殿七座,印經院一所。寺內置有法器、法物l 000余件,佛典1 560余部。卻吉寺是以創建者卻吉桑布的姓名而取寺名,后由寺名成為地名。寺名全稱“巴登協扎羅桑卻培林”,意為“吉祥講修之寶宏法寺”,簡稱卻吉寺。寺院建成后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前來祝賀的寺院和僧俗很多。其中大壩地方的一位苯教寺院的寺主前去慶祝,給卻吉桑布獻給一條制作精致的地毯坐墊表示祝賀,卻吉桑布回贈一雙蒙古式五彩靴,這位苯教寺主立刻悟出這是不祥之兆,贈靴給他,意味著要他離開這個地方。不久,他便將苯教寺院搬到松潘地方另建一座名叫佐藏寺的苯教寺廟。后來卻吉桑布將這里的7座小寺合并于卻吉寺。他為了弘揚佛法,發展寺院,爭取信教群眾,以嘎爾哇為卻吉寺的施主,派他的親屬一方面在農區建立施供關系,使寺院有所依托,另一方面先后在阿西草原、霍哇、打更溝、班佑、卻吉南哇等地興辦牧場,供養寺院,使卻吉寺穩固地發展,成為包座七房、若爾蓋十二部落最有威望的寺院。后來又建成顯宗學院和密宗學院,聘請后藏薩迦寺的三位學者來寺傳授薩迦教法,提高了僧人的佛學水平。
卻吉寺歷來有“建寺在卻吉,立戒于香謙”之說。卻吉桑布年邁后,主動將法位讓給他的弟子香謙主持。香謙制定寺規,組織寺院僧團精修佛法,任命僧官,嚴格要求僧人遵循寺院清規戒律,蔚然成風,名揚各地。至今卻吉寺仍是四川阿壩地區的薩迦派中心寺院。